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17|回复: 0

“小电驴”也成了老外的梦中情车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2-21 08:4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西欧的古堡拧拧把手,在北美的乡间按按喇叭……出海热潮下,国产“小电驴”也成为其中一朵翻滚的浪花。2024年,中国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,产能全球占比超过80%。国产“小电驴”何以驰骋海外?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。

驾驶门槛低、场景适配性强、停车便捷,“小电驴”是短途出行代步利器,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的“梦中情车”。现实来看,“小电驴”契合着人们的环保理念,同时价格不算昂贵,却能在颠簸路况中“扛造”,极致性价比也是“圈粉”大招。极致性价比,源于完整产业体系;超高质价比,则由硬核技术支撑。去年底的米兰国际摩托车展上,中国“小电驴”技惊四座,不仅搭载胎压监测、GPS导航功能,还支持手机解锁和语音控制。这些创新背后,是远程通信、智能网联、新型三电系统等的突破,也是中国制造从“拼成本”转向“拼技术”的一个缩影。

出海,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自然选择。本土化,则是出海事业的永恒母题。“听劝”的中国车企深度对接本地需求,向地广人稀的北美市场定制高续航车型,为湿热多雨的南亚市场研发防锈涂层,给气候干燥的中东市场配置耐高温电池。“中国方案”精准嵌入不同地域的环境肌理,以“入乡随俗”的柔性生产,打造了许多“接地气”的“宝藏”车型。


走出去,更走进去。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技术标准出海”,如今,越来越多中国“小电驴”企业落户海外:雅迪在印尼投建年产能300万辆的智能工厂,台铃在越南落地4万平方米的智造基地,浩万则与非洲本土公司合作,计划5年销售50万辆电摩……中国企业秉持“长跑思维”勇闯新赛道,借助“本土化生产”积极融入,缩短了供应链半径、嵌入了当地发展需求,构建起互利互惠新生态。

“小电驴”出海,既是商品流通,也是文化互鉴。去年奥运会期间,1.5万辆中国电助力自行车驶上巴黎街头,成为时尚之都的出行新选择;短视频平台上,身高近两米的“欧洲岳父”骑小电驴灵活自如,金发碧眼的“美国婆婆”蹬上电动三轮田野兜风。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,恰似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中国制造与多元文化共创的深度绑定。

“小电驴”丈量大世界,“中国制造”与“世界需求”的共鸣和音,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“驼铃”与“帆影”?这正是:两轮丈量大世界,轻骑可越万重山。


微信图片_20250221084602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AZ

GMT+8, 2025-4-27 20:58 , Processed in 0.04562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